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,是推动创新、促进就业、增强经济韧性的核心力量。工信部办公厅2025年2月5日发布的《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要点》),从优化发展环境、培育优质企业、清理拖欠账款、加强服务能力、促进国际合作五大方向为中小企业发展锚定航向。作为国内唯一具备企业评价资质的国家级社团法人组织,中国企业评价协会(以下简称“协会”)始终以“科学评价、精准赋能”为宗旨,凭借多年积累的新经济企业TOP500、数实融合企业TOP100、数字经济企业TOP500等评价体系榜单以及数十万企业数据资源,构建起一套涵盖多维度、具备动态调整能力的评价体系,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结合《工作要点》核心方向,探讨如何通过评价切入,推动《工作要点》落地见效。
1、以企业评价为牵引,精准筛选培育优质中小企业
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,是中小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、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路径,当前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协会长期深耕企业评价,近年来陆续推出数实融合企业TOP100,XR企业TOP100、大模型企业TOP50等特色细分领域榜单,并在榜单设计、评价体系建设、企业样本选择等方面着重突出中小企业特点特色。2025年,协会将紧密围绕《工作要点》,聚焦中小企业评价,精准识别具有“专精特新”潜力的中小企业,推动中小企业在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提升,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中小企业。
2、以数字化水平评价为引擎,加速中小企业转型进程
数字化是中小企业降本增效、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,数字化水平评价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。协会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《数字经济企业评价标准》(T/CEEAS 002-2023)、研发“数字经济企业TOP500发展指数”、开展数字经济企业TOP500评价。2025年,协会将在数字经济企业评价的基础上,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与完善,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评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相关模型,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线图。
3、以创新力评价为支点,破解中小企业创新瓶颈
创新力评价是中小企业突破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关键支点,在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体系中,创新能力是核心指标之一。协会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《科创企业创新力评价标准》(T/CEEAS 010-2024),对科创企业创新力进行全景式刻画,并侧重于全生态链专利转化运用,创造性地推出七大类36项指标的“科创七力”模型。通过评价帮助科创企业将专利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、竞争优势,最终将专利转化成重要的商业资产,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。2025年协会将通过“科创七力”评价引导、资源链接、标杆示范,推动中小企业从“被动创新”转向“主动创造”。通过创新力评价,帮助中小企业发现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,推动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创新能力,破解创新瓶颈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。
4、以出海评价为桥梁,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
现阶段,“走出去”是中国中小企业新的增长战略,但中小企业出海面临合规风险高、市场洞察弱等挑战,而ESG及可持续是中小企业出海的“通用语言”,可以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导航,协会联合专业智库机构发起“中国出海企业ESG指数”项目,从ESG及可持续相关“标准指引、评价体系、优秀案例”等方向,为企业提供“风险-机遇”全景导航,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,助力中小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,拓展国际市场份额。加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合作,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,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合规能力和竞争力,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,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5、以评价结果赋能金融服务,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
评价结果赋能金融服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,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、信用记录不完善等原因,面临融资难、融资贵的问题。协会依托评价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、创新能力、市场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估,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、准确的企业信息,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价值。对于数字化成熟程度高、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,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例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,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。
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,不仅需要政策的护航,更需要市场化的精准赋能。2025年,协会将继续以科学评价为纽带,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建议。同时,协会将积极推动“技术-资本-场景”高效对接,依托协会平台,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,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,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,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撰稿:王建
编辑:赵威
审核:于越